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刘中起博士主持社会政策专家堂:社会政策与改善民生
发布时间: 2012-07-10 浏览次数: 465

67上午,我校人文学院邀请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刘中起博士走进了我们“社会政策概论”课程的课堂。李正东老师将这一环节称为“专家堂”,每学年社会政策课程都设有“专家观点”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任课教师和主讲人之间将会围绕国内外社会政策的前沿动态,进行一次深入的专题讨论。本次刘中起博士主持和讨论的主题为“社会政策与改善民生”。

刘中起教授以“中国市场化改革”为时间起点,首先介绍了市场化改革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并就其负面影响做了具体分析。目前,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社会分化和不平等现象也日益凸显。从资源配置由扩散走向集中,到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这些问题终究会激化社会矛盾。为了帮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这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刘中起博士列举了相关的事例进行讲解,如:富二代、官二代、民工二代……等等二代现象便是阶层复制的典型代表;而“乌坎”、“增城”这些群体性事件则就更直观的反应出目前我国一些尖锐的社会矛盾。

其实,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针对于上述问题,刘中起博士认为公平的资源配置是较为重要的社会政策目标之一。无论是公民教育、医疗与公共卫生,还是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只有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资源的合理分配,缩小贫富差异,才能缓解社会矛盾。

随后,刘中起博士先以新加坡为例,就社会政策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举措与我国进行了横向对比;然后又纵向分析了我国建国以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四次转换。最后将主题聚焦于就业问题这方面,在他认为收入是民生之本,也与我们这些在座的同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刘中起博士通过对就业问题的讲述,以小见大,让同学们认识到政策制定的人性化、细节化及是否符合时代需求都对政策的有效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刘中起博士引用了学者孙立平的一句话:“对于中国,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社会动荡,而是社会溃败”。社会溃败(社会失范)直接反应的就是政府公信力丧失、道德优势弱化,社会维护公平公正的能力在降低。此时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制定,推行公共政策制度化,提升政府维护公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同学们进一步的认识到,政府与市场本身就是伙伴关系,彼此之间应该良性互动,为民众带来最大化的利益。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社会政策的导向,而民众则是社会政策的直接受益人和影响者。而公众的参与又直接影响着政策的制定。

在此之前,同学们总认为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我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但是作为一个公民、一个大学生,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到社会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中去。毕竟这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作为一名社工专业的学生,我们不能单一的将社会政策视为一种政治的产物、理论的课程,而应该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社会的需求。从宏观角度出,我们也必须发将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去满足有需求的社会群体,促进社会的大同、小康、和谐。(人文学院王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