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重点学科介绍
发布时间: 2012-10-23 浏览次数: 393

 

社会学作为一门与国家、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度契合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学科,其建设的状况尤其是教师的学术水准和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近年来,人文学院通过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使本学科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学术活力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开展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学科作为我校第四期、第五期各建设一年的重点学科,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效果。本学科在第六期建设中,对原有的三个研究方向都进行了进一步凝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内容拓展和目标提升。目前三个研究方向所开展的课题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也将为我校相关本科教育教学形成知识储备。

1.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方向

我校该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在中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以此为指导思想,我校社会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偏重于企业社会工作、人口导入型社区社会工作。

主要研究内容: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运作机制研究、上海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社会适应与融合研究、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更新与社会政策机制创新研究等。与第五期建设内容相比,本研究方向新增长点为企业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员工压力缓解研究。

2.改善民生战略背景下的社会保障研究方向

我校该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注重社会转型期“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战略背景,探究如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达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路径;探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途径。我校该方向研究重点是就业问题和老年社会保障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保体系;企业年金制度改革探索;医改与全民医保问题研究;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信用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社会组织促进就业问题研究;老年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与第五期建设内容相比,本研究方向新增长点为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框架研究。

3.中国民俗与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方向

我校该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把中国民俗与文化产业、文化创意结合起来,针对文化产业中创意经济和体验经济迅猛发展的特点,研究、发掘区域文明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促进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特色城镇打造等在内的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首饰与民俗;文化产业与民俗;民俗学与语言,尤其是方言、词汇的发展和衍变的民俗学考察;从考古发掘的古玉、古陶瓷等出土器物层面,考证、研究长三角地区古代民俗的形成、特征及发展流变;民俗与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民俗与城市文化发展,民俗与区域城市形象型塑,民俗与特色城镇打造;民俗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与第五期建设内容相比,本研究方向新增长点为文化创意与中国元素的关系研究,为“都市型工业的文化创意”进行理论阐释。 

学科团队目前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博士14人,在读博士2人。

本学科确立了在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改善民生战略背景下的社会保障研究、中国民俗与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方向上的特色和优势。

其中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已获上海市“085”工程学校二级项目“创意与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其中,三级项目“文化创意实训中心”已在建设中,首批资金62万元已到位,并已使用51万余元。“文化创意实训中心”项目主要内容为实验教学与技能培训、“中国元素数据库”建设和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其他三级项目,如“艺术品展示中心”、“品牌创意与传播”等已立项。

本学科有3个国家哲社课题,5个省部级课题及一批其他课题支撑,近年来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7部,2011年承办了上海市社会学学术年会,提高了学科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