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应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校本“综合素养”课程开讲
发布时间: 2017-10-09 浏览次数: 256

9月29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宋敏娟在校史馆为我校校本“综合素养”课程《景观物语草木关情——文化校园九讲》开启首讲,主题为“落成颂前忆校史”。

  宋敏娟阐述了学校6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前身——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市香料研究所,是在新中国成立初,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而诞生的。它们承载了上海这座中国最老工业基地的崛起,为上海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作出了贡献,原三所学校培养了近7万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上海和全国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宝钢股份冷轧厂轧钢技能专家、高级技师、上海首位十大工人发明家、我国“蓝领工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典范王康健,就是众多人才中的一员。三校的办学经验和优良传统为日后成立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奠定了良好基础。伴随着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2000年4月,原三所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应运而生。短短17年,学校以“砥砺知行,厚德精技”为师生共同信守的大学精神内核,秉承“明德明学明事”的校训,始终坚守自己特色发展的大学之路,在肖作兵教授、周小理教授、吴飞飞教授、李国娟教授等一批上应名师的辛勤耕耘下,学校英才辈出、桃李天下,真正实现了从专科到本科,从学院到大学的华丽转身。

  随后,人文学院院长刘红军带领学生来到《奉贤校区落成颂》碑石前,讲述了“落成颂”写作的缘起、过程及碑石背后的故事,介绍了“落成颂”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最后,学生们回到第五学科楼,围绕着“三校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十七年发展的主要精神力量是什么、我们能获得什么感悟”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三校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办学思路和机制,以及对目前办学特色产生的积极影响,领悟到了学校十七年发展历程中“负重前行、奋力爬坡”的精神力量。

  首讲以鲜活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大家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校情、校史教育,对学校文化有了新的体认。
  作为一门校本“综合素养”课程,《景观物语草木关情》由九讲组成,采取体验式情景教学方式,分别选取一个校园文化景观作为主题,切入文化背景、思想内涵、价值尺度、相关知识等主要内容,讲述上应人自己的故事,形成各有侧重,又融为一体的内容结构。

文/图: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