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结合专业做好课程思政第一课
发布时间: 2020-03-06 浏览次数: 236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在网上教学第一课上,刘军老师细细解读这几句古诗词,在全民抗疫的紧张节奏中,这几句古诗词令我们感到很暖心、很治愈。这是《大学语文》教研组的六位老师精心设计的,在准备教案过程中,老师们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典型案例,探讨人文精神,展示文学力量。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正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不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艺表达么?

为了讲好课程思政第一课,开学前夕人文学院党政班子多次召开线上会议,部署教学工作,提出全部线上教学课程中要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强化正向的价值引领、渗透积极的人文关怀……”在特殊时期把课程思政建设推向纵深。各专业积极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任课教师们纷纷发挥专业优势,为我院学子开展了别样的新学期云端课堂第一课。

紧贴时政热点,融入鲜活案例,曹晓燕老师的《社会保障概论》课,开篇就设计了关于“2020年冠疫中,你所了解的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举措有哪些?”讨论环节,引发全班的热议,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同学们深深体会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刘小霞老师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她在《团体社会工作》课程中对同学们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我们的社会面临着严峻考验。疫情发生以来,社会服务的重要践行者——社会工作者要很快以多种方式做出反应,采取积极恰当的行动抗击疫情,支持一线抗“疫”工作者,参与社区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这次疫情让同学们对社会工作有了切身的理解,讨论区里的互动也越来越有深度。

 

   

戴建兵老师在《社会保障国际比较》课上,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和韩国、意大利、日本、伊朗等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比较,更好地分析各个国家采取不同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以及其固有的国情制度和政策基石。看出中国政府是如何把企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引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反思。

   

   

刘群老师的《学校社会工作》课上,老师将课程思政实践引入,带领同学们参加由K+全媒体公益平台、阿里三小时公益平台、公益啦等媒体平台,以及百家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发起“iWill我的战疫,我志愿!”海报联合行动,师生们一起制作了社会工作团队的抗疫海报,制作海报67份。希望以此活动形成联动的传播矩阵,将公益理念与传播效力最大化。

    

      

唐存才老师的《金石字画技法》,更是现场挥毫,写下校训,勉励青年学子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担当。

特殊时期,特殊授课方式,特殊的“如盐入味”,老师们纷纷利用语音直播、视频互动、微课堂、MOOC等方式教学,将课堂与思政相结合,赋予思政课程时代广度与厚度,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重任,把抗“疫”过程中的典型经验与教训变成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不仅向学生传递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更让他们无形中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