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文学院退休副教授唐存才老师为国家图书馆编著的《吴大澂考释陈介祺古陶文》获“古文字学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研究成果。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是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统筹协调工程,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揭示古文字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创新转化成果,服务时代需求。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基础上设立,由工程专家委员会提供学术咨询和专业指导,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等八部门将统筹协调工程实施,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协同力度,组织有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文博单位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确保工程建设实现预期目标。
2020年11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总体规划发布,启动实施该工程。2021年6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安徽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等12家单位,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唐存才(子穆),退休前任人文学院副教授,2019-2020年度学校“师德标兵”。书斋号曰:步黟堂。现为西泠印社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金石碑帖专业委员会主任、海上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编著有《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步黟堂藏石刻造像遗珍》《黄士陵》《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朱复戡》《易大厂印举》《来楚生印举》《黄士陵印举》等。
作为一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和优秀教师,唐存才老师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摆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认真履行职责,教书育人,并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退休后,唐老师仍笔耕不辍,继续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发光发热,先后为参与策划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型展出和科研项目。
图/文:杞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