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人文学院召开深化改革与发展工作系列推进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系(室)主任、专业责任教授及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数智赋能、学科交叉、服务地方”主线,系统部署了 2025 年发展改革各项任务。会议由人文学院院长李正东教授主持。

会议系统解读了《2025 年人文学院发展与改革专项方案》,明确将构建面向社会事业“小而美、美而精、精而特”的应用型学科生态,重点推进六大工程。李正东强调,学院将以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契机,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文学院在学校人文素养培育中的基础作用,依托人文素养教研室建设,构建以“跨学科视野+现实问题导向”为特色的人文素养课程群,服务学校师生、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推动本科专业从融合发展转向聚合发展,持续推进“人文+科技”的新文科特色育人体系改革,强化AI赋能课程以及产教融合建设。
在学院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学院将组建理论、方法、写作、实践和素养5个跨专业教研组,围绕理论解析能力、研究方法创新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人文科技素养的新文科人才五维核心能力,重构三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块,打破院内专业壁垒,形成常态化教研协作机制。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按照“一师一课”原则鼓励人文学院专任教师开设人文素养通识课程,今年将重点打造5门高质量的人文素养通识精品课程,培育15门特色鲜明的人文素养通识重点课程,同时举办“科技人文大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此外,学院将启动“AI+人文社科”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项目,优先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课程及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课题,推动教育、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学院将组织专任教师及辅导员参加数字能力专项培训,实施双师素养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系列推进会上,与会教师就如何面向民生、服务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做好专业发展的社会属性定位、如何落实校社合作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重点课程教学大纲、如何推进各类课程建设、如何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和行业研讨会议以及如何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如何聚焦社会工作专业博士(DSW)开展学科协同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此次深化改革与发展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文学院在学科建设、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创新、协同、开放的发展理念,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综合改革,面向国家社会事业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兼具人文素养与社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